若欲作再经者,针足阳明,使经仲景云:针足阳明,成注未明指其穴。篇中祗有奔豚一证,而吐脓、惊怖、火邪皆简脱,必有缺文。
伤寒后脉沉,沉者内实也,下之解,宜大柴胡汤。发汗则津液内竭,故大便难;水气外泄,故腹中干;火热上蒸,故胃燥而烦。
恐暴热来出复去也,后三日脉之,其热续在者,期之旦日夜半愈。伤寒发热,口中出气盛者,若下之,热邪入浅,咽中生疮;入深,下重脓血。
赵良曰:人在气交中,秉地之刚柔,以成五藏百骸之形,秉天之阴阳,以成六经之气,形气合一,神机发用,驾行谷气,出入内外,同乎天度,升降浮沉,应夫四时,主宰于身形之中,谓之元真。欲食不能食者,是客气病在胸中,故当吐之也。
已病,已然之病也。 此言温疟,其文脱简,『内经』已详,不复释。
阳明病,下血□语者,此为热入血室,但头汗出者,刺期门,随其实而泻之,濈然汗出则愈。 盖惊自外至者也,惊则气乱,故脉动而不宁;悸自内惕者也,悸因中虚,故脉弱而无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