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温不可名伤寒,则静而得之,避暑凉阴,有意违时之夏感,不可名中暑,王安道已辨其误,谓夏时阳气在外,阴气在内,岂可空视阴气为寒,而用温热之药,何以夏则饮水。业斯道者,何不于此经三致意也!至于慢脾风者,因小儿素病,调养失宜,饮食不健,自汗、盗汗不觉,呕、吐、泻、利不觉,积之久久,元气日薄,酿成虚极之候,元气虚极,则神无主,不能支持上下四旁,故有战动、发热、汗出不止,似惊之状,其实非惊风也。
大率得之道路劳倦,冒犯暑气,与夫饮食居处失度也。 畏寒太甚,而至厚被覆体,外热又甚,即不得以伤寒目之,当以元气外浮为主,用药切不可错误。
方用四逆汤、封髓丹、潜阳丹,解见上。因房劳过度而损伤元气者,十居其八;因寒邪入腑,阻其流行之机者,十有二三。
盖痈疖流注疮疡之类,即《内经》肠澼之证也。号召生徒,推演流派。
又刺疟论,少阳在太阳之后,阳明之前,以少阳为枢。辨二便气有馀:所现尿短赤、黄、红、粪鞕、羊矢、极臭、极黄之类。
附子辛热,能补坎中真阳,真阳为君火之种,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。惟在正气化邪,邪尽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