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实之性,辛而利气。盖无风则湿不能自上于高巅清阳之分也。
余曰∶肢节沉重者是湿痰,晚间病重者是瘀血。是以神昏则气荡,气荡则精离;神明则气正,气正则精固。
又曰∶当归入心脾,芍药入肝,熟地入肾,乃川芎者,彻上彻下而行血中之气者也。甘草、砂仁、益智,香甘益脾之品也,益脾亦所以制湿。
医者不知针石,宜此二方主之。芍药佐之,可以和在表之荣,去其实邪,和其营卫,风寒则解,痘疹则出,诚初间之良剂也。
乃胡荽子、甘草节、酒郁金,皆所以散滞气尔。今考名方五首,而痛风之情状见矣。
是方也,用桂心、附子温其寒。湿盛则濡泻,久泻则胃虚,胃虚则脏寒,脏寒则无阳以升举,故令肛肠脱而不上。